在最新公布的苏超南通队39人球员名单中,有35名球员来自南通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,这一数据凸显了该青训基地对职业球队的人才输送能力。作为江苏省重点青训机构,珂缔缘俱乐部通过十年深耕,构建了从U7到U19的完整梯队体系,其"体教融合"模式与国际化训练理念,已成为中国足球青训的标杆案例。本文将从球员输送比例、青训体系特点及未来发展潜力三方面,解析珂缔缘如何成为区域足球人才孵化器。
惊人的输送比例背后的青训逻辑
苏超南通队35/39的球员输送比例,创造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与单一青训机构合作的新纪录。珂缔缘俱乐部自2011年成立以来,坚持"足球从娃娃抓起"的理念,通过校园足球合作网络覆盖海门区28所中小学,形成金字塔式选材体系。其U15梯队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青少年联赛前三名,2022年更包揽江苏省运会男足甲乙组双冠,竞技成绩直接转化为职业队选材信任。
体教融合+国际化的双轮驱动
区别于传统体校模式,珂缔缘实行文化课与专业训练并重的"双班主任制",与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升学通道。同时引进巴西、日本青训教练团队,每年组织海外拉练,近三年已有17名球员入选各级国字号队伍。这种既保证球员教育出路又提升竞技水平的模式,有效解决了家长对职业足球成才率低的顾虑。
从区域标杆到全国输出的挑战
尽管在省内形成垄断性优势,但珂缔缘面临长三角地区青训机构激烈竞争。俱乐部计划投资2.3亿元建设国际青训中心,引入德国足球青训评估体系,同时与南通支云职业俱乐部深化"共建一线队"合作。专家指出,这种"地方青训+职业球队"的垂直整合模式,或将成为破解中国足球人才断层的可行路径。
当苏超南通队首发阵容中超过80%的面孔都带着珂缔缘青训印记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俱乐部的成功,更是中国足球根基建设的希望。这种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,比短期赛事成绩更能体现足球改革的实质进展。未来需要更多地区复制这种政企校协同的青训生态,让"海门现象"成为普遍常态。